很多小姐姐在试管促排时,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明明在取卵前B超看到10个卵泡,但取卵出来之后,医生却告知只取到6个;甚至有一些本身卵泡数量就少的小姐姐,仅有3个卵泡,最后一个卵子都没取到,全是空泡!
取卵遭遇空泡到底是什么原因?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?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呢?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~
▍空泡是怎么回事?
空泡顾名思义,就是卵泡里没有找到卵子。为什么会有空泡?这就要从卵泡和卵子的关系说起。
我们做B超时,看到的图像上的黑色点状的囊性结构就是卵泡,卵子和颗粒细胞等都处于卵泡内部,是没办法被直接看到的。就像是我们只能看到又大又圆的葡萄,但不能直接看到葡萄籽一样。
所以在取卵前,我们会通过雌激素水平和B超,来预估卵子的成熟度及个数,但卵子是否成熟以及是否空泡就要看取卵的最终结果了。
▍为什么会出现空泡?
明确了卵子和卵泡的关系,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空泡。
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3种可能:
1.卵子闭锁
卵子在卵泡的包裹下不断生长成熟,但如果卵子提前闭锁,而卵泡仍受激素的刺激,不断继续地生长,此时雌激素上涨速度会比平时快很多。这种情况其实比较少见,一般会在大龄、卵巢储备低的小姐姐中偶发存在。
另外一种就是空卵泡综合征(EFS),即卵泡液中没有卵母细胞,是一种比较棘手的生殖障碍。这种情况的发生,大多和年龄、卵巢状态、遗传等有关。
2.卵子提前成熟,发生跑卵
也就是在取卵前,卵子已经成熟,从卵泡壁上脱落下来发生了排卵。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发生的频率较高。
我们都知道,在试管取卵时,当卵泡发育到了一定的程度,就会注射“夜针”来促进卵子成熟。只有成熟的卵子才能够和精子结合,受精,形成胚胎。所以一般会在夜针后36小时进行取卵手术。
但是,在一些特殊情况下,可能不足36个小时,卵子就提前成熟排出了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跑卵”。
3.卵子不成熟,不能顺利脱落
当卵子的成熟度不够时,就很难从卵泡壁上脱落,从而出现取不到卵的情况。这在临床上也时常发生。就像瓜熟蒂落,如果成熟度不够,那就很难自然脱落。
卵子也是一样,取卵时会用取卵针扎进卵泡中,冲入取卵液,再把液体抽出。如果是成熟的卵泡,卵子已经从卵泡壁脱落、悬浮在卵泡中,卵子就会被取出;
但如果取的时候卵子还未成熟,那就很可能取卵空泡,或者经过反复冲洗才能取出。不过即便取出,也有一定的概率是未成熟卵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卵即便取出依然没办法使用受精,其实很可能就是卵子的成熟度不够。
▍提高获卵率的三个办法:
无论是哪种情况的空泡,都是医生和患者不愿见到的。但人体的复杂性始终贯穿在试管的每一个环节,我们能做的是根据每次促排和取卵的具体情况,有针对地调整方案、取卵时机以及自身卵巢状态,共同努力去改善这种情况。
1.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夜针时间
对于提前排卵或卵子不成熟导致的空泡,我们首先要关注夜针的时间。
如果夜针注射时间过早,卵泡的形态和功能未完全成熟,卵泡中的颗粒细胞上没有足够的LH受体,不能对HCG做出恰当的反应,卵丘复合物不够松散且紧裹于卵母细胞,取卵时卵子不易脱落,导致低获卵率,即便取出,也可能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率,对受精率、卵裂率均可产生不利影响;
而如果注射时间过晚,卵母细胞可能已经提早排出,或者已经过熟了,质量下降,即使获得卵子也已过了最恰当的受精时机。所以夜针的时间务必准确、恰当。
目前临床上对夜针应用的时间,一般是在主体卵泡18mm左右,雌孕激素也相对合适时进行。但也不能一概而论,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,所以也需要医生根据我们自身的激素和卵泡情况,制定个体化的方案。
比如卵巢功能下降时,卵子有提前发育和成熟的可能性,此时可能夜针时间需要稍作提前。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双扳机,来促进卵子成熟的同时抑制提前排卵的风险;
因此试管促排前,要和医生充分沟通自己既往情况,减少试错的机会。促排中遭遇突发情况时,也要有充分的信任,彼此配合,朝着同一目标努力。
2.尝试二次取卵
正常情况下,卵子周围存在着颗粒细胞。如果取出来的卵泡液中没有颗粒细胞,全是细胞液,就代表确实没有卵子,一般不会进行第2次取卵;
但如果取出来的卵泡液中存在少量颗粒细胞,那可能是卵子当时成熟度不够而未有脱落,那此时就可以和医生商量,是否要进行二次取卵。
尽管二次取卵的获卵概率在10%以下,但对于卵巢储备极低的小姐姐而言,每一次的机会都值得被珍惜。
3.改善自身卵巢功能
想要减少空泡,增加获卵率,除了临床方案外,和自身的卵巢功能也有很大的关系。
无论是哪种情况的空泡,在试管治疗前针对性的调理,比如减少胰岛素抵抗对卵子生长的影响,减少过多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对卵巢功能的干扰,增加内源性生长激素的分泌等等,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泡问题。
卵巢功能稳定,才会对促排卵药物有良好反应,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泡几率,增加获卵率,从而提高试管促排的成功率。
本文由北京助孕中心于2023-10-28发表在正规三代助孕中心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tjqxgc.com/post/12201.html
发表评论